中国大学改名之搞笑篇
中国不但有MIT,也真有"哈佛"——哈尔滨佛学院
哈尔滨佛学院——〉哈佛(简称“哈佛”,确实有这所学校,但不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的二级学院,它的前身是哈尔滨极乐寺佛学院,年8月份,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正式更名为哈尔滨佛学院,是一所汉语系全日制中等佛教院校。今后无实力去美国哈佛深造无需出国去哈尔滨即可圆哈佛梦。该学院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培养“政治上靠得住”的僧才。如此正能量,这哪是资本主义的私立大学所能比肩的?欢迎广大学子入学,专业就不用挑了,牌子重要即可。这真特么不是段子。)
据美国美联社(AP)消息,受中国高校改名风潮影响,麻省理工学院即将改名为麻省理工大学,哈佛大学所属的二级哈佛商学院即改名为哈佛工商大学独立建校,加州大学贝克莱分校即将改名为贝克莱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即将改名为硅谷科技大学,耶鲁大学即将改名为耶鲁科技大学。据法国法新社(AFP)消息,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也将更名为法兰西大学。据英国路透社(Reuter)消息,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将合并组建大不列颠联合大学。
据路边社(LB)消息,为了突现理工科特色,清华大学将改名为“中国第一理工大学”。为了抗衡清华大学,也为了抱团取暖,这不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理工大学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合并——〉中国人民理工大学,简称“中国民工大学”。隔壁的中国农业大学坐不住了,你们人文社科有了,理工科也有了,但是这都是人家清华最擅长的,竞争力还不足,加上我们的农业科学,组建“中国农民工大学”,一定可以碾压清北。中关村南边的北京外国语大学表示,我们的语言学科全国最强,加上我们的语言类学科,才能彻底碾压清华,我们这次合并的新大学可以叫“外国农民工大学”,这是中国最具国际化的高校,什么清北,碾压哈佛剑桥斯坦福指日可待。
大学的国际电子商务学院简称“国务院”;浙江理工大学,简称“浙理”,每次跟人介绍在“浙理”,这里?哪里?大连医科大学也有这个问题,简称“大医”,大一?问你是在哪里上学,不是问你读几年级了。
黑龙江的学校简称:黑大(黑龙江大学),黑中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建筑(黑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黑幼师(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徐州师范大学之前简称“徐师”,改名为江苏师范大学,还是简称“徐师”,毕竟“江师”(僵尸)太吓人。中国海洋大学叫海大,大连海洋大学叫大海大?大连大学叫大大?NO.连大。
东南大学和东北大学都认为自己是“东大”,互不相让。后来有人提议各打50大板,都不许作“东”,东北大学叫北大,东南大学叫南大。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合并——〉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同根溯源,来自中央大学,合并没有历史的掣肘,一直以来,影响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合并的最大障碍是合并后的命名问题,南大坚持取南京大学的“京”字与东南大学的“南”字,叫“南京大学”;而东大要求取其“东”字与南大的“南”字,叫“东南大学”。叫前身“中央大学”吧,大家都没意见,但是你们在南京,是谁的中央?双方长期无法达成一致,最终教育部出面,给出了折中方案,取东南大学的“东”字与南京大学的“京”字,叫“东京大学”。)
若干年后,马化腾的西湖大学和马云的湖畔大学商讨合并一事。别的都谈妥了,就合并后新校名马化腾和马云僵持不下。马化腾:取西湖大学的西,湖畔大学的湖,新校名叫西湖大学。马云:取西湖大学的湖,湖畔大学的畔,新校名叫湖畔大学。
高校合并风潮,仅一墙之隔的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也想赶上这股风潮,这对高校是少有的关系融洽的典范(见右图),这是LGBT么?不过讨论二十多年了还没结果,据说也是在新校名上互不相让:新校名叫天津大学还是南开大学?这可是“谁吃谁的”的关键问题,这俩都是天津势均力敌的巨无霸。天津大学甚至提出了叫“北洋大学”。后来天津的领导发话了,不如叫“天津南开大学”吧,于是两校一起晕倒。不过这两校要是合并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要不要合并?不合并?那么中国高校必然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
据说上海有关领导出访美国,到麻省理工学院(MIT)参观,被人家的实力所折服,说回上海也要办一个国际一流的理工学院,简称SHIT。现在不是玩笑了,“上海科技大学”诞生了,不过她英文ShanghaiTechUniversity,英文简称:ShanghaiTech,或许真的是为了避免SHIT的尴尬。
北京服装学院——〉北京衣学院,建议设立中衣系、西衣系,中衣系设唐衣专业、汉衣专业、藏衣专业等。
工农兵大学——〉同位于武汉南湖的湖北工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军械士官学校合并,名字就叫:工农兵大学
北大出走北京迁址雄安,改名雄安大学,简称“雄大”。
清华大学亦迁至雄安,改名雄安第二大学,简称“雄二”。
淮阴师范学院要改名为“恩来大学”…….
据说淮安师范学院要改名为“恩来大学”。目前淮安真有一所“恩来干部学院”,是干部培训学校。其实大学改名傍名牌这个现象不单单发身在淮阴师范学院的身上,全国各地的大学都有这种改名的趋势。不过,如果淮安开了这个头,中国名人大学将各地而起。包括已经有的中山大学(如今中国唯一一所以人名命名的大学)。
江阴——霞客旅游大学,仁宝大学
徐州——刘邦大学,彭祖大学
宿迁——项羽大学,强东工商大学
杭州——钱学森科技大学,马云电商大学
泰州——××大学(怕出现敏感此,故用××代替,前任政要)
扬州——××大学(怕出现敏感此,故用××代替,前任政要)
镇江——以升建筑大学(茅以升,桥梁学家)
南京——元璋大学、曹雪芹文理学院
苏州——伯虎美术学院,沈万三商学院
绩溪——胡雪岩商业大学(胡雪岩,安徽绩溪人)
潮安——嘉诚工商大学(李嘉诚,广东潮安人)
集美——嘉庚商业大学(陈嘉庚,福建同安县集美镇人)
蕲春——时珍中医药大学(李时珍,今湖北蕲春人)
强烈建议中国所有大学合并成一所大学——“中国大学”
在各类论坛常看到满是各个高校间的VS,各校友们争个你死我活的。比学校排名,比学校在校生(研究生)人数,比科研水平,比学校面积,比学校院士数量,甚至富豪校友数量,着实是累啊。
所以强烈建议全中国所有的大学合并成一所新的大学——中国大学(其他参考的校名中央大学,中华大学,大汉大学,盛唐大学等等),这是一所全新的大学!新牌子——中国大学!什么学科,什么专业都齐备,犹如一艘超级教育航空母舰,在中国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大潮中一显风流。
合并有如下的好处:
一、少掉了有些学校领导的思想顾虑“不能在我的任期里被合并掉”(因为大家都合并掉了);
二、是校名,这是全新的,所以不存在不用“我”校名,用别人的校名这种丢人的状况;(有兴趣者看看当年四川大学与成都科技大学合并的纠纷)
三、合并后原来那么多领导干部怎么办?毕竟这么多学校合并了,总不能搬到一块儿吧?所以各个学校原地不动!领导还是原职!比如原先的浙江大学校长,以后叫中国大学浙江分校校长。
当然类似其他的好处还有很多,不分,重点,部属,地方性;大家都是中国大学的校友。以后不要随便歧视人家了,本是同根生嘛,不能乱煎啊。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学校面积,学生规模肯定世界第一,但可惜的即便是这样的一所大学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仍不及人家国外一所一流大学的零头。
麻城理工学校(位于湖北的国家重点中专),如果升格成为普通高校,那就是——〉麻城理工学院(英文缩写MIT)
中北大学,英文名:NorthUniversityofChina,翻译回来:中国北方大学,简称:中国北大。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英文名:XidianUniversity,翻译回来:西点大学。
中南大学,英文名:CentralSouthUniversity,翻译回来是南方中央大学?NO!CS大学,再翻译回来是:反恐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英文名:UniversityOf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翻译回来:中国电大。
华东理工大学,英文名:EastChin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翻译回来:中国东部科学技术大学,有媒体直译世界大学排行榜时,里面有个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不就是华南理工大学么?
中山大学,英文名:SunYat-senUniversity,翻译回来:孙逸仙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英文名:CentralChinaNormalUniversity,翻译回来:中国中央师范大学。所以“华中科技大学”就用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文名:BeijingForeignStudiesUniversity,翻译回来:北京外国研究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文名:Shanghai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翻译回来:上海国际研究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名:GuangdongUniversityOfForeignStudies,翻译回来:广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anshizx.com/dljt/11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