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方言,凭什么能在ldquo东北话

几年前,

一段车损出险的电话录音在网络上爆红。

电话内容并无稀奇,

只是车主自己的驾驶问题将车撞在了马路牙子上,

但是车主那一口颇具特色的

大连口音方言

让整段录音都充满了喜感。

同时也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一个新的词语—

“倒鸭子(道牙子)”

如今“倒鸭子”这个字面看上去有些无厘头的词语

已经被大多数人了解,

而作为东北方言中最特别存在的大连话,

仍旧会时不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被人们津津乐道。

区别于更为接近普通话的吉林和黑龙江方言,

渤海湾对岸的烟台话才是大连话的近亲。

同属于胶辽官话登连片区的烟台和大连

在历史上也有着千丝万缕,甚至刻骨铭心的联系,

今天,我们就来唠一唠大连嗑。

在大连,许多上了年纪的老大连人在回忆过去的时候,嘴里总会蹦出两个词语“海南丢儿”和“此地巴子”。从发音上来看,这两个词都带有着贬低的味道。所谓的“海南丢儿”指的是祖籍为山东的大连人,他们被渤海南面的山东老家丢在了大连。而“此地巴子”则是“海南丢儿”们对土生土长的大连人的称呼。如今,这两个词早已褪去了贬义的成分,更多的是老大连人对于过去时光的怀念,曾经的山东家多数也已无处找寻,“海南丢儿”和“此地巴子”是大连话中对于闯关东那段血泪历史的最深情记忆。

公元年,满清的八旗铁骑在明将吴三桂的引导下,冲破山海关,定鼎北京,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国。从白山黑水走出来的的满族人为了保护自己的龙兴之地,从山海关开始直至凤城南部修建了长达上千公里的篱笆墙,对东北地区实行封禁。此后,满清的统治者又将这条篱笆墙继续向北扩张,直至如今吉林市的北部。东北的老人儿称这条隔断关内与关外的篱笆墙为“柳条边”,称最先修建的为“老边”,后来扩建的为“新边”。如今在庄河地区,当地人仍有称来自沈阳以北的人为“边外人”的说法。

然而,这道象征着八旗贵族身份的封锁线却在年后被无奈的取消了。咸丰十年(年),为了抵御虎视眈眈的沙皇俄国,年轻的咸丰皇帝不得不采纳黑龙江将军的建议,鼓励关内居民移民东北,充实东北地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然而在这道开禁令之前,山东人已经在东北大地上留下了生活的足迹,而他们迁入东北的直接原因便是那条多灾多难的黄河。19世纪中叶,流淌着浑浊河水的黄河多次泛滥,沿岸的百姓苦不堪言,在生存都难以维系的岁月里,神秘的关东山便成为了许多难民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于是,他们背井离乡,踏上了生死未卜的闯关东之路。

当时闯关东的路线总共有两条。

一条是陆路,出山海关,经辽西走廊,然后沿途北上。选择这条路线的难民大多来自河北和山东西部,在迁徙的过程中,有的人就在辽西地区定居下来,影响了当地的生活习惯和语言风俗。如今在东北风靡的熏肉大饼就是从河北流传而来。

另一条是海路,相比于陆路的艰难,这条从烟台、威海出发,在旅顺上岸,然后一路向北的路线可谓是九死一生。选择这条路线的难民大多是山东人,依靠着木制帆船横穿风急浪险的渤海无疑是一项搏命的旅程,许多人在颠簸的途中葬身鱼腹,从此阴阳两隔。而活下来的人,有的就选择留在了这座辽南的小城,在开启了新的人生旅程的同时,也将山东老家的风俗和语言在这里生根开花。

从大连话的发展历史来看,大连话是东北方言与山东方言相互融合的产物。大连话中没有平翘舌之分,相比于沈阳话中诸多的卷舌音,大连人更喜欢直来直去的平舌音;而在声调上,的大连话很少会有阴平的发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声,取而代之的是介于三声与四声之间的声调,比如:

大连话中会将“杀猪”发称类似“洒祝”的音调。而且大连话会将许多以“子”字结尾的词语弱化为“额”的音,比如“儿子”、“孙子”、“桌子”,大连话中则说成“儿额”、“sen(四声)额”、“左额”。

尽管大连话与山东话十分相似,但是依然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改变。比如山东人习惯称自己为“俺”,可是大连人则将自己称为“阿(三声)”,称对方为“喃”,大连人在相互交流中总会说“阿家”、“阿们”,如果你走在校园里,总能听到孩子们挂在嘴边的“阿班儿、喃班儿”云云。同样在学校,大连人将自己的同桌称为“老对儿”,所以当年校园民谣代表的歌曲《同桌的你》,在大连话中则是《老对儿的喃》。当然“老对儿”并不专属于校园,也被用在了工作的搭档相互称呼之中。相比于同桌这个词的文艺,老对儿则更有亲昵的味道。

在大连话的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具有自身特点的词语。大连本地人在给孩子起名的时候,很少会用到“彪”字。尽管这个字还现代汉语的解释中为一种似虎非虎的动物,而且在清朝时作为六品官服补子的图样使用,但是这个字在大连话中却用来形容一个人傻里傻气的样子。

因此,在大连人口中经常会听到这个人“彪呼呼”、“彪嘞嘞”的说法,拥有同样含义的词语还有“潮”、“饼子(额)”、“ban(四声)cao(四声)”等等。而大连人在表示爽、漂亮等情绪高涨的时候,往往会用到“受”、“儿了”这样的词语。

除了能写出来的词语,大连话中还有没有字形的词语。

比如用来加强贬义语气的“biang”(一说是来自于“婢养的”的说法);

用来表示瞧不起的动词“pia(三声)”;

用来表示“抓”、“挠”的动词“sua(三声)”;

用来表示“刺”、“扎”的动词“cua(二声)”;

还有用来表示将物体靠、立在某处的动词“cuang(三声)”等等。

虽然大连人并不知道这些字究竟应该怎么写,但是并不影响大连人使用它们的热情。相比于普通话的标准词语,在大连人的眼中似乎只有这些字才能清楚的表达这些含义。即便是从来没有接触过大连话的外地人,在面对这些词汇的时候,也能从大连人的语气和表情中理解它们的含义。

大连话的魅力不仅仅是一些动词和名词,在形容上,大连话也极尽夸张和喜感。在一些程度词的使用上,大连话从来不吝啬使用,

比如形容丑,大连话则用“巴丑巴丑”;

形容酸,大连话则用“焦酸焦酸”;

形容甜,大连话则用“稀甜稀甜”;

形容鲜,大连话则用“溜鲜溜鲜”。

在大连人的口中,所有的美好和不美好都会达到极致,而究竟是否如他们形容的那样,还需要听者亲自去辨别。

大连话的发展不仅与山东方言、东北方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还受到了两个列强帝国的影响,这就是俄国与日本。

取得海上霸权一直是沙皇俄国梦寐以求的事情,于是拥有天然不冻港的大连成为他们在远东地区最佳的战略立足点。同样喜欢大连的还有与中国一水之隔的新兴强国日本。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俄国导演了一出“三国干涉还辽”的闹剧。清国用了三千万两白银换来日本的撤兵,结果大连最终还是落在了俄国人的嘴里。饱受北极圈严寒折磨的俄国人对这座四季分明、温暖湿润的小城青睐有加,甚至为它取了“达里尼”这个颇有诗意的名字。在俄国人的“精心”建设下,达里尼逐渐成长为一座拥有国际范的都市,俄国政府甚至将达里尼的行政级别提升为财政部直接管辖,命名为“达里尼特别市”,类似于现在的深圳特区、香港特区。

尽管俄国人做着长期占有这座城市的美梦,甚至在旅顺口建造了大大小小的炮台和防御工事。可是面对日本两位不世出的名将,东乡平八郎和乃木西典,俄国人所有的努力都变成了日本人的战利品。吃着列巴面包、喝着伏特加的大鼻子们只能灰溜溜地回到了苦寒的高加索和西伯利亚。又一次占领了大连的日本人将这里视为自己的国土,称之为“关东洲”。日本和俄国的殖民统治,不仅给大连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也为大连话留下了一些具有异域风情的词汇。

大连人在买衣服的时候往往会说“晚霞子”,指的就是长袖衬衫,这个词语就是日语“衬衫”这个单词的音译,同样来自日语单词音译的词语还有将下水井称为“马葫芦”、将日式凉糕称为“磨叽”、将煤气称为“嘎斯”。而大连人会将连衣裙称为“布拉吉”,这就是来自于俄语“连衣裙”这个单词的音译,同样来自俄语单词音译的词语还有将海胆称为“刺锅额”、将铁皮水桶称为“委德罗”、将面包称为“列巴”。而这些源于俄语单词的词语在受俄罗斯影响较大的黑龙江哈尔滨地区也有使用。

大连话是与大连这座城一同发展起来的,

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个曾经叫青泥浦的小渔村,

带来了各自家乡的文化习惯和生活风俗,

让大连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移民文化。

虽然现在大连话的热度越来越高,许多自媒体网红也在用大连话作为吸引粉丝的卖点,可是真正的老大连话却很少再听到。类似于委德罗(水桶)、忌讳(醋)、青酱(酱油)这样的词语用法已然在大连街面上消失,许多大连的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也不再使用大连话。也许并不是父母们不想教孩子学习这种方言,而是他们自己也不会最地道的大连话了。可是什么才是最地道的大连话,谁又能说得清呢?

作者说:

现在有一些极端的所谓大连人在网上大肆宣扬着排外的言论,打着热爱大连的旗号做着恶心大连的事情。

自古大连就是一座移民城市,拥有着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现今,每一个大连人都要承认大连话正在被东北方言和普通话所取代,如果某一天大连话消失了,那么责任应该属于每一个大连人。

我记得在上海出差的时候,曾经在上海的书店里看到有关上海方言的辞典和幼儿普及读物,书籍设计精巧,内容十分丰富,而且销量不错。作为外地人的我都会按照书里的内容学说几句上海话。可是在大连的书店里,不要说有关大连方言的书籍,就是有关大连这座城市的书籍都是少之又少,即便有也落满了灰尘。大连仿佛变成了一座文化荒漠一般。

大连有着自己的历史,许多专属于这座城市的记忆依然都是大连人热爱这座城市的理由。然而能够真正留住这座城市文化之根的便是那充满了浓浓海蛎子味儿的大连话。听着亲切,悦耳。

普通话会让你走的更远,

而方言会让你记得家的方向。

更多必看文章

别骗自己了,长大之后你再也没有快乐过

震惊!长春潮流前线桂林路,竟然是因为一个男人而起

这样一座“日本国会大楼”,怎么会出现在长春?

作为一个农民,赵本山缘何可以成为一代喜剧大师?

80后们,还记得那些年围在电视前的笑声么?

有一种麻花,吃了它就会开心

文章作者:谭有才

三十岁,衬衫西裤依旧无法掩盖不羁灵魂和盛世美颜的单身狗,绝不承认已是油腻大叔的青春少年,一个说着海蛎子味儿大连话的半个长春人。

本期编辑:马小玄

89年小姐姐,上班族,爱思考(俗称瞎琢磨)的双子座一枚,对一切事物都保持着高度好奇心。

谭有才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美丽的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
治白癜风有哪些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anshizx.com/dljj/785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