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现代文学泰斗,现在以一种别样的方

辽报君说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泰斗,写就了多个三部曲,诸如家喻户晓的“激流三部曲”长篇小说《家》、《春》、《秋》。他还因《随想录》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他就是巴金,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巴(巴金)老(老舍)曹(曹禺)”之一。

  今年是巴金诞辰周年。巴金生前没到过大连,但日前,有关他的展览和研讨会在大连举行。

  辽报君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具体情况↓↓↓

(资料片)

以巡展的方式来到大连

  “巴金没有来过大连,但是今天他来了,是以这样一个展览的方式来到了大连。”日前“温暖的友情——巴金与友朋往来手札展”全国巡展第二站来到大连,开展之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如是说。

  今年是巴金诞辰周年,展览通过巴金与50多位朋友之间的通信,展现了一代人之间“温暖的友情”以及友情背后的时代印记。

观众在看手札展。

51封书信充满温暖

  展览地为大连市文博艺术馆。展览以巴金赠给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部分书信手迹为主,展示了巴金与51位友人的书信,内容既有创作编译、人际交往、社会活动等方方面面,还有大量的日常生活细节。

有这些书信

  鲁迅与巴金讨论图书《死魂灵一百图》编辑事务的书信

  郭沫若与巴金商讨剧本《蔡文姬》首发事宜的书信

  茅盾表达与巴金久别之后问候的书信

  巴金为女儿小林约稿写给茅公的书信

  老舍邀请巴金吃烤鸭的便条等

  展览所涉手札时间最早是年2月4日鲁迅致巴金的书信,最晚是年12月6日黄源致巴金的明信片,跨度长达60年。

  

  巴金一生珍视友情、爱护友人,也得到了爱的回馈。

  他曾说:“在短促的过去的回顾中有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的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一点光彩。这盏灯就是友情。我应该感谢它,因为靠了它我才能够活到现在。”

  从他与朋友不同时期的通信中,可以看到他们肝胆相照、相濡以沫的情谊,看到他们意气风发的年月。

  这些书信折射着时代的背景,能够以小见大,认识时代和历史的变迁,是文学和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

  大连市文博艺术馆位于中山区南山风情一条街,这里的一切既保存了烙印历史痕迹的异国风情,又印刻着大连近现代历史中的过往。

  巴金书信展览的举办,无疑成为一次意味深长的历史相遇。展览的一周时间里市民纷至沓来、争相参观,从馆到街人气鼎盛。

  李敬泽说:“看到一行一行的字写在纸上,我能够想象每一个人都是在灯下给远方的朋友怀着情谊、怀着思念写那一封一封的信,我的心中满怀感动。”

在作品中与大连相遇

巴金给叶圣陶的信。

  一生走遍大江南北的巴金,生前从未到过大连。然而,在他的笔下,大连不是一个陌生的地方。

  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立民介绍,大连第一次出现在巴金笔下,是年2月3日他在日本横滨完成的小说《鬼》。作品中谈到主人公女友满子家庭状况时,巴金写道:“我知道她同父母住在一起,父亲在陆军省里做小职员,哥哥到大连去了……”后面还提到一句:“满子姑娘的父亲采纳了在大连的哥哥的意见,对他们的约束也突然反对起来。”不经意间揭示了当时大连受到的殖民统治以及大批日本人在这里生活的现实。

  年,巴金旅日,恰是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访问日本之时,日本报刊连篇累牍宣传,相信巴金对于东北问题不能不   在巴金的文字中,还有几次提到大连,也凸显了大连的城市特色。年5月,巴金在《忆个旧》一文中,说到个旧需要挖泥船:“听说云锡公司已经向大连厂订购了,却担心不容易运到那里。”年8月2日,巴金在给妻子萧珊的信中说:“我想在会后去北戴河住两天,顺便看看任幹和周立波……吴强准备一个人去大连。”当时巴金在北京开会,想休息一下,现在看来,这极有可能是巴金与大连擦肩而过的一次,他选择了离北京更近的北戴河。年6月9日,在与妻子的通信中巴金提到:“家宝每天都来,他怕我感到寂寞……他的身体不大好,我们都劝他去大连,白羽准备去给他安排。”家宝,就是曹禺,巴金等人劝他到大连来休养,显然,大家都认为大连是一个恢复身心健康的好地方。

  年10月17日,巴金走完一个多世纪的人生旅途,但他留下的经典作品,真诚无私的人生品格,对友人、师长、后辈的尊重和关爱,令他从未被人们忘记。

高规格!第十三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大连举办

  今年是巴金诞辰周年,由中国作家协会、大连大学、南方文坛杂志社、巴金研究会、巴金故居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大连举办。

  在两天的会期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文学馆、人民日报、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四川大学等单位及英国、日本、韩国的60余名专家学者,在“五四精神传统下的巴金”主题下展开研讨,兼及研究巴金文学创作的影视等改编、文本阐释分析、艺术成就发掘,以及巴金与友朋的信件交游、巴金研究资料梳理等方面,堪称一次高规格、高水平的巴金研究文化。

巴金学术研讨会现场。

  “举办巴金研讨会从始至今已有30年,今天我们依然感到巴金带来的精神财富还远远没有被穷尽,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焕发出新的光芒。”李敬泽说,“巴金先生是一位巨人。他的热情、性格,他的多才多艺,他在历史和生活多方面中、在广阔的领域中的行动证明了这一事实。他不仅仅是一位大作家,他给我们留下的也不仅仅是这些可以传至久远的、卓越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创造,同时,他也以他的思想、行动对于中国的文化、对于中国的思想发生着重要和持久的影响。”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阐释了巴金的当下价值——巴金为所有以文字为业、以文化为业的人留下的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就是他现实主义创作思想中最核心的理念,是他晚年无数次大声疾呼的“我为读者写作,我把心交给读者!”巴金晚年写的《随想录》融铸着他丰富的人生和单纯的理想,闪烁着现实主义思考和理想主义追求的光彩,为新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份极其宝贵而难得的思想资源。

著名学者陈子善和青年学生在研讨会期间交流。

  大连大学人文学部教授张祖立认为,以鲁迅、巴金为代表的现代作家的创作凝聚着极丰富深刻的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和知识分子心灵历程,是民族精神构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五四运动刚过百年不久,但当下国人对五四精神、对巴金思想了解多少、接受多少,值得思考。“年轻一代人甚至包括大学中文专业的学生不习惯于阅读鲁迅、巴金,反倒是热衷于浏览一些肤浅的作品。令我感动和钦佩的是,本次研讨会延续了以往的传统,设立‘青年论坛’,资助和鼓励青年学生参加会议,并指派权威专家对他们的研究论文逐一进行指导和点评,这本身就是在弘扬五四精神和文学传统。今后我们应多多引导青年阅读鲁迅、巴金,了解鲁迅、巴金,走近鲁迅、巴金。”

辽宁日报/赵乃林新媒体编辑:张春红 张艺凡 王众心

中国共产党辽宁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公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anshizx.com/dljj/113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