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大学为何叫normaluniver
随着高考成绩的公布,很多同学下一步就是选择自己心仪的院校。不过,你知道你即将进入的大学的英文名是什么吗?
当我们仔细探究,才觉得妙趣横生。
中国大学名称的英文翻译多分三种:
一种是厦门大学这样,以地名等命名的大学,一般就直接翻译为XiamenUniversity等。
一种是像东北农业大学这样,带有鲜明特色的大学,一般也可直接按语义翻译如NortheastAgriculturalUniversity
还有一种是完全不按套路出牌,要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01
师范大学
NormalUniversity
01
normaluniversity,或者normalschool的说法源自法语中的écolenormale,école指“学校”。
这里normal不是现代语义的“正常的”,而应理解为“norm”的形容词形式。
norm是名词,指“标准、惯例”;最常用作复数,指“(社会文化等的)行为准则”,如socialnorms(社会准则)、culturalnorms(文化准则)、gendernorms(性别准则)、moralnorms(道德准则)等。
所以normalschool若说成schoolofnorms更好理解,也就是与规范相关的学校,用模范的方法,培养出能够提供模范教学的模范教师,以培育下一代。
这与“师范”一词很吻合。古语称“身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范皆有“模范、楷模”之意。“师范”作为专有名词最早出现于日本,最早将师范学校译为normalschool的也是日本,清末传入中国。
年,北师大升级为大学时,参考了美国教育学者杜威、孟禄等人的意见,将校名译为PekingNormalUniversity,而校训则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希望每个学生都能为后辈楷模。其他师范学校也纷纷效仿,大都采用了这一翻译。
可惜语义变化,这深意懂的人不多了。
不过从现代角度来说,若将教育只理解为树立模范,到底狭窄了些,所以在国外这样的说法很少见了,更多的是起名SchoolofEducation。Education源自拉丁语,原意为“lead(引导)”
从“树立模范者”到“引路人”,是教育的进步。
0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BeihangUniversity
02
各学校英译名中堪称最洒脱的一个,连北京的京字都不要了,直接上简称。不过虽然看着奇葩了一点,用英文念起来居然还挺顺溜,不拗口,辨识度又高,想想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北航也不是一开始就用了这个英文翻译,原来也是规规矩矩地将名称直译为BeijingUniversityofAeronauticsandAstronautics,后面两个长得很不友好的词其实很好认,词根aero-指“空中的”,astro-指“天体的”,而nautics则是nautēs的变体,指“航行学”。所以aeronautics意思是“航空学”,而astronautics意思是“航天学”。
话虽这么说,它们依然看起来很唬人,读起来很拗口,像绕口令。
据网上未考证的说法,北航前校长在成为校长前,一次作为青年学者参加国际会议,结果演讲的时候怎么都想不起BeijingUniversityof后面这俩词怎么念了,颇为恼火,心想这么这么别扭的名字谁记得住。于是上台后新官上任三把火,改名!
原来是想中文英文名一起改,因为经过院系调整,航空航天两词也确实不能概括新时代北航的全部含义,但是“北航大学”这个名字遭到了师生的强烈反对,用了这么多年的名字,你说改就改啊,况且原校名还是赵朴初写的呢。
经过一番拉锯战,双方各自妥协,中文校名不变,英文翻译改为BeihangUniversity,本来简称应该是bhu,但注册的时候发现已经被人家渤海大学占了,于是只好也保留了原来的buaa。
英文改名以后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学生们不用再跟老外解释,我们不是北京大学的航空航天学院,是一个独立的大学。
03
交通大学
JiaotongUniversity
03
关于交通大学的“交通”是什么意思,网上早就吵翻了。
一派人认为,此交通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交通,而应该遵循古义,庄子云“交通成和而物生焉”,《周易》中亦有“天地交而万物通”的说法,意思是使天地相交,天与地和谐共处,万物才能“通”,才能兴旺繁衍。
另一派认为这纯属牵强附会,刻意攀附。交通大学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最初是合并了中华民国交通部下属的四所学校而建立的,且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和发展交通教育,毕业生也多服务于交通部门。
综合来看,两派说法各有道理。交通大学取名应该就是因为直属于交通部,但“天地交而万物通”这样有哲学深度的诠释,据西安交大的校友考证,也是早已有之。
在民国时期,交通的语义就不限于英文的traffic或者transportation,还包含了电话电报,邮政报刊等其他交通媒介。到现在交通大学所涵盖的更为丰富,在英文中很难找到合适的对应词,所以就直接用拼音来代替了。
同理的还有中国人民大学。中文里“人民”的含义和英文中people相差还是很多的,如果直译过去,很难得到外国人的理解,如果用意译,就名称翻译来说也不合适,还不如直接用拼音来得简单。如果有需要,再向外国人解释便好。
04
中央民族大学
MinzuUniversityofChina
04
又是一个加入了拼音的校名。不过08年以前,中央民族大学还叫做CentralUniversityofNationalities.
不得不说,这个翻译确实容易引起误会。nationality最常见的语义是“国籍”,不常做“民族”讲,外国人一眼看去,很容易误解为“国籍大学”,再加上名称中还有一个central,就更不知道往哪儿想了,与校名的原意定会相差甚远。
“民族”在国外更常见的说法是ethnicgroup,而“少数民族”可以说ethnicminority。
05
理工大学/科技大学/工业大学
UniversityofTechnology
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UniversityofTechnology
05
先不说英文怎么翻译,这三类学校的区别是什么,估计绝大多数人也说不清。
当年,就是80年代以前,三者之间的区别还是有的。在那个时候,命名还比较规范:
理工大学原来多是兵器工业部的下属学校,也包括南京、华南、华中和大连四大工学院;
科技大学原来多是中科院下属学校;
工业大学一部分出自国防科工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一部分则出自原机械工业部。
可以想见,院系设置的偏重也是不同的。
不过90年代以后,学院纷纷升级大学,一些大学的分校独立成校,再起名就不管那么多规矩了,谁先注册,名字就是谁的。
所以这样来看,虽然理论上理工和工业大学翻译为UniversityofTechnology,科技大学翻译为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比较合适,但如果院系设置上没有差别,名字叫什么也无所谓了。
还有个别工业大学会采用polytechnicuniversity的翻译方法,其实不是很合适,原因在于polytechnic指的是理工类的专科院校,相当于学院或者职业高中,与university一词不匹配。
出现这样的现象,也是因为国内并没有很好地将“大学(university)”和“学院(Institute/College)”的职能做好区分,导致高等院校不顾专业设置,一味追求大学名号。
06
中央音乐学院
CentralConservatoryofMusic
06
音乐学院有很多种说法,比如schoolofmusic,musicacademy,musicfaculty,collegeofmusic,其中最特别的就要数conservatory(美式英语,英式英语叫做conservatoire)了。
Conservatory的说法源自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当时conservatori指孤儿院。为了让这些孤儿以后有谋生的手段,人们会授他们以音乐教育,久而久之,conservatori便有了“音乐学校”的语义。
曾经,音乐是为教会服务的,从conservatory起,第一次有了世俗的音乐教育,到18世纪,这些学校已经是培养音乐家和作曲家最主要的地方了。
在下面的表格中,我们为大家列举了其他一些大学的英文名,红色部分是值得学习的单词。
你大学的英文名是什么呢?比如AbnormalUniversityofChina?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anshizx.com/dlxw/11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