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一份责任记大连市甘井子区革镇堡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施文郁报道
她是被《人民日报》微博点赞多万次“坐等”核酸检测的创意人和实施者;她的党课讲遍全街道所有的村,直击问题,回应百姓关切;她创新的村务工作目录式管理模式,使村务工作程序一目了然,方便了百姓,规范了工作人员;她总结提出了基层意识形态“三有、三重”工作法,使基层意识形态工作有抓手、有切入点;她服务百姓清醒透彻,在区分义务与服务的同时,依法提升了服务百姓的水平;她是大胆向不合理诉求说不,却又深得百姓称赞的人……她就是甘井子区信访局选派到革镇堡街道中革村的党委第一书记房爱荣。
直面矛盾回应百姓关切
甘井子区革镇堡街道中革村是全域城市化进程中正在拆迁改造的村,伴随着产权制度改革、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各项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房书记初来乍到,就有村民带着《物权法》,指着第条,理直气壮地说,“宅基地使用权人……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我有权建设,凭什么不让建?凭什么建了还不按有证房给补偿?”这一挑战令房书记兴奋起来,送上门来的切入点,她立即和村民一起解读《物权法》第条,房书记耐心地解释说“你只注重了‘有权’建设,而忽视了‘依法’建设,有权不是随意,有权必须依法,这才是对该法条的全面理解”。经过几番辩论,来访人偃旗息鼓,临走时不满意地撂下一句话,“很多村民都和我意见一致,你与我意见一不一致,取决于你是好人还是坏人”。对此,房书记很重视,经多方了解,得知这个村民的说法在本村很有市场。为此,房书记准备了第一堂党课,直击问题,回应百姓关切,对相关法律法规、政府文件进行细致地解读,把土地补偿的种类、宅基地房屋建设等相关问题进行了透彻的讲解。很多村民说“原来真是稀里糊涂,这下是彻底明白了”。党课教育起到了明辨是非,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以后,房书记经常结合形势任务、村务工作实际和百姓来访提出的问题,以问题为切入点,从国家大事情、大道理,讲到身边小事情、小道理,充分发挥党课的教育作用,以此来纠正错误,统一思想,传播正能量,她的党课深受广大党员的欢迎和喜爱。有一次房书记刚讲完党课,一位八十多岁的党员大妈拉住了她的手说“真是太好了,讲得太好了”,大妈拉着她的手一直从会议室走到场院,见房书记要迈步上车,大妈情不自禁地亲吻着她的手,激动地说“你一定要多讲啊,你这样的党课我们愿意听”。告别了党员大妈,房书记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回忆说:“平生第一次被这样评价——亲切吻手!与我曾经接受过的掌声不同的是,吻手的一瞬间,我体会到的是他们对好党课的渴求与期盼,是他们对好党课的肯定,这一刻,我不再陶醉于掌声和赞美,而是感到党课宣传的力量和送好党课下乡的责任。回应百姓关切是党课教育职责所在,加强党课教育,我们任重而道远”。为了一份责任,房书记讲遍全街道所有的村,上党课20多次,受教育人次达多人。
解决实事创新工作模式
房书记善于帮助百姓办实事,并通过解决个案,思考同类问题的解决办法。有一次一位村民因继承父亲遗产问题找到村里,说她父亲单位一定要她提供“我爸是我爸的证明”,这位村民让村里帮助提供一份确认父女关系证明。从法律义务上讲,村里没有证明父女关系的义务,但是对于找了很多地方都解决不了、困扰这位村民很久的这个问题,房书记以服务村民最后一公里的态度,直接拨通了当事人父亲单位的电话,与对方讲明了户口本、出生证、身份证等这些证件的行政确认效力,讲明了村委会不具有人身关系证明义务的道理,最后对方表示死者家属可以带有效证件来办理继承,这位村民终于松了口气,连声说感谢。两年多时间里,房书记共接待村民求助、来访多件次,多人次。从处理这些小事中,房书记发现村务工作中的问题并及时提出了改进意见,明确了村委会的本职义务和服务意识的区别,在帮助村民解决问题的同时,不能混淆本职义务与服务意识这两个概念,既要区分义务,又要服务到位,对此,村务工作人员很受启发,房书记也因此发表了论文《为村民办实事的思考》。
为规范村务工作人员依法办事,养成按程序办事的良好习惯,房书记针对村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什么该办?什么不该办?该办的怎么办?”的思考。她开始着手创建让工作人员思路清晰,让百姓一看就懂的村务工作目录式管理模式。在村领导的积极支持下,房书记对工作人员进行了“村务工作目录式管理模式”培训,要求每位工作人员按目录形式写出个自的工作程序,然后房书记依据法律法规,对每一项工作目录逐一进行修改和校对,在这个过程中,村务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程序意识得到了强化。目前已完成工作程序目录15项。房书记说:建立村务工作目录式管理模式,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规范村务工作,保证内容不错,程序合法,使村民办事更方便、更高效;这是我们在全域城市化过程中,社会管理模式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所必需的,我们第一书记应该站在这个高度总结村务工作实务,提出对村务管理更有法理依据、更清晰、更便民的要求。
工作务实坚定灵活有办法
拆迁工作是中革村的重头戏,是利益与思想交锋最激烈的地方,在这项工作中,房书记敢于在利益与思想的交锋中,直面现实,从不回避。有一次她到一户村民家去做动迁工作,她告诉这家主人,“95%以上的村民都已签字,要求未拆迁家庭尽快搬迁,”这家主人说“村民签字也是你们村党委偷偷组织的,要不村民不敢签字”,房书记毫不犹豫地回答“就是村党委组织的,不用偷偷组织,绝大多数村民有所想,村党委就要有所为,我们就是要大张旗鼓地组织,多数村民有所想而不敢为,被少数人吓唬住了,这个时候党组织就要给多数村民撑腰,来维护绝大多数村民的合法权益。”在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房书记从不含糊,始终旗帜鲜明。无论当事人如何纠缠,房书记绝不回避,始终以法律意识冷静接待并依法解答,坚决维护集体利益的底线,最终依法化解,维护了地区稳定。年9月房书记和全体村民终于迎来了土地摘牌,村民盼望了7年之久的回迁梦终于有了着落,她同全体村民一样喜极而泣。
在拆迁工作反复多次交锋中,所谓“上帝”“人权”“私有财产”在不断冲击着“人民”“生存权”“集体利益”,房书记从中看到了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契机,她将这些利益与思想交锋的鲜活事例拿到党课上讲,阐明法律观点和人民立场,提出了基层意识形态工作“有声、有色、有形,重日常、重身旁、重课堂”的“三有、三重工作法”,使基层意识形态工作有了抓手和切入点,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在工作实践中,房书记先后完成调研报告、论文、感想等十余篇,每一篇都是对党建工作和村务工作的深入思考。
年的新冠疫情考验着世界也考验着每个人,房书记哪里需要就到哪里上岗,排查、防疫、接收捐赠物资、慰问志愿者、刷厕所、扫卫生,她总是带头干,毫无怨言。7月份大连湾疫情发生后,为防止聚集性检测,房书记提出了:用座椅拉开距离,让百姓“坐等”核酸检测的方法。此方法一经实施,立即被百姓上传到抖音,点赞无数。来自基层的点赞被各大媒体疯转,人民日报微博、新浪微博、地方多家卫视、大连各大报纸广播都转载并刊发评论,《人民日报》微博第二天点击量就达多万,有人评论说:飘着国旗的核酸检测画面告诉世界,这是中国防疫的又一页教科书。在上下为此兴奋之际,房书记完成了随想《小方法大秩序》,文章中说“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村委有所行,我们中革村一个小行动,得到百姓如此点赞和社会如此肯定,这实际上是在激励全社会,只有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才能更深地赢得百姓的拥戴和社会的肯定。”在第一书记岗位上,房爱荣始终牢记并践行“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利益改正错的”这一教导,她心里始终装着百姓,是一位想干事、会干事、善于思考总结,并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依法治理和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第一书记。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anshizx.com/dlly/13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