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大连城市精神ldquo工rdq
近日,由大连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大连博物馆承办的“工不可没——工业遗产艺术展”是大连博物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系列展览的首展,正在大连博物馆展出。引入的工业题材绘画与极具象征性的工业文化符号组成的场景相得益彰,为参展者营造出了难得的“沉浸式”情感体验,截至发稿,近3万观展者在展览中重温了那个挥洒青春与热血的年代,而大连的城市定位与城市精神也于其间得到了升华与传承……
展览海报
复活
用细节述说生动的工业时代
步入展厅,整体的暖灰色调与机器、脚手架的铁锈色交织所营造的氛围让观者第一时间沉浸在那份年代感中,而每一处展览细节的处理更让人仿佛穿越了时空,重回那热火朝天的激情岁月。
“参加八三工程会战”“双过半”“热情周到文明服务”“请选用星海牌电视机”“为四化立功”“战高温夺高产大战一百天”……近个搪瓷缸子上,都印着诸如此类的纪念字样,让老大连人回忆起了曾经挥洒的汗水与青春,而在寻找自己单位搪瓷缸子的过程中,观者的记忆也就此铺陈开来。
搪瓷缸子的纪念字样,让观者的记忆就此铺陈开来。
金州重型机器厂捐献的铁制标语——“百年大计质量第一”8个大字高高地悬挂在脚手架上方,暗红的字样在斑驳的锈色中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时光来到这里。而下方错落摆挂的数十个安全帽上,每一道划痕、每一处污迹似乎都带着机器的轰鸣与回响。其中的一个安全帽上,还横七竖八地写着“罗伊斯”“C罗”“布冯”等字样,一张带着安全帽、在嘈杂的车间里吼着与工友们大侃足球赛事的年轻脸庞瞬间展现在记者的眼前……
标语、安全帽、海燕牌自行车、前进牌缝纫机……所有这一切都在讲述着曾经的大工业时代。
而每次展览必有的留言板也变了模样,大面的木制黑板上方,用美术体工工整整地写着“宁让汗水漂起船不让产量差半钱”,这是“一五”时期,“大化”前身大连化学厂为新中国工农业建设提供大量的急需化工原料,奉献了“第一桶金”时所提出的口号,是从那段岁月走过来的大化人铭刻于心的记忆。
以木制黑板形式出现的留言板上方,用美术体写出的“一五”时期的口号,是从那段岁月走过来的大化人铭刻于心的记忆。
大型机器零件、海燕牌自行车、前进牌缝纫机、从前工厂礼堂里常见的木制翻座椅,甚至连文创产品都是工业设计风……整个展厅在极强的主题性与力量感中,让大家沉浸在已经离我们越来越遥远的老工业时代,倾听它们的故事。
“一进来就离不开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偶然听到的观展者感言,可能是参观者对整个展览最大的认同。
情怀
用艺术再现老大连人的年代记忆
展览还通过对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大连美协水彩艺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大连画院水彩画院院长王长寿创作的工业题材绘画的引入,来营造曾经大工业时代的情感氛围。交错的管线、锈蚀的闸门、散落的工具箱、蒙尘的老厂房再加上一张张朴实无华的工人肖像……近70幅水彩作品,极具感染力的情感表达给整个展览又渲染了一抹怀旧情怀。
王长寿在接受采访过程中,也同样进行着对于工业时代的思考。
出生在大连老厂区的王长寿一直对大连的工业时代有着无限的情怀,而在工厂工作的父母兄弟更让他对工人这一群体有着深厚的感情。从年起,他把精力集中到工业题材水彩绘画上,创作了近幅作品。针对工业题材进行如此长时间、大体量的创作在国内是很少见的。“一开始,我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anshizx.com/dlly/11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