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凡说大连各地名的由来
说起“大连”的由来,流传了好几种说法。广电啵啵专程去请教了作为老大连人的艺凡,她或许知晓颇多。
艺凡老师开讲:
其来源于满语“嗒淋”一词的音译,本意是海滨之意。多年前,俄国人开建了这个城市,起名为“达里尼”,意为遥远的城市,一个远离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地方。日本占领大连后,于年将“达里尼”改称“大连”。
听完必须给五星好评!好学的广电啵啵又好奇大连这座城市的地区名字是怎么命名的呢?别担心,让我们跟随艺凡一起来了解~
付家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姓付的穷苦后生,从山东逃难漂洋过海来到了这里,靠打鱼摸虾过日子,人称渔郎。他不仅勤劳勇敢,心地善良,而且还吹得一手好笛子。没想到这美妙的笛音一直传到大海深处的龙宫里,青龙公主听得如痴如醉,就带着心腹丫环青蟹循着笛声来到岸边,发现吹笛子的人竟是一个英俊少年,她就爱上了这个渔郎。于是青龙公主就对渔郎说,她愿与他相随相伴,白头到老。
青泥洼桥青泥洼桥这个名字,可算是大连最古老的地名了,据说从明清起,大连始称“青泥洼”。“洼”究竟在哪里?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称大连的地质构造为“莲花状”。今大连市区土地上还随之形成两块大些的洼地,一块位于今儿童公园,一块位于今劳动公园。由于地势低洼,这里便成了南部山丘雨水下流的蓄水地。当山洪暴发时,洼地下游便冲出几条通海的大沟。由于两块洼地常年蓄水,到了冬季也不干涸。东边的洼地称东青泥洼,西边的洼地称西青泥洼。当时南来北往的人们途经青泥海口打听陆地村庄名称,当地人便回答为“青泥洼”。久而久之,人们便将青泥陆地村落统称为“青泥洼”。
香炉礁传说很久以前,香炉礁还是一片海滩。一天,一艘从山东开往沙河子(丹东)的船被刮到了这里。第二天风停了,船上的乘客都到海滩上捡海物,一个名叫王贵的人看见有个碾盘大的海龟伏在一块大礁石上,便抓住龟盖,发现龟盖里沿有一圈闪闪发光的珠子,就撬下十几颗。没想到,这些珠子十分珍贵。王贵因为拥有珠子,不但娶了客店掌柜的千金,还在遭遇火灾后东山再起,成了当地有名的富户。为报答大海龟,王贵找到大礁石,年年来此摆祭烧香。渐渐,礁石有神灵的说法传了出来,吸引了更多的人来此上香许愿,“香炉礁”由此得名。
南关岭南关岭位于周水子北8公里处,在南关岭东北处有个辽长城遗址,长约6公里,哈斯罕关是这段长城最重要的关口,因在哈斯罕关以南的山岭中被称为南关岭,又称南关铺、难过岭、南三十里堡。以金州为中心南北各有一个三十里堡,时称南三十里堡、北三十里堡,而且又都是火车站。这种称谓既麻烦,又容易发生误会,于是在年11月南三十里堡被改称为南关岭。
小平岛小平岛最早的名字叫作比顽崖,当时在海边有一处山崖,直插入海底。后来海平面上升,漫过了山崖,就被人称为“比顽崖”,明朝的时候又更名为小滨岛。“虽然名字中带有的这个岛,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岛屿,因为小平岛不存在于海中间,只是一个半岛。在明朝的时候,大多将一些在海边附近的村子,标注地名时,后面加一个‘岛’字。当时小滨岛是深入黄海的一个小半岛,形状就像鲸鱼的尾巴。后来小滨岛的名字叫久了便成了小平岛,这时大月氏清代的时候了。尚未有大连港的时候,小平岛曾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小平岛本是一个渔村,一直到清末,成为通往山东的水路要道和货物集散地,变成一个重要的渔港。
老虎滩老虎滩真的有老虎吗?关于老虎滩名字的由来……说法很多。有人说从前这里很荒凉,山上有老虎,也有人说靠海的山洞叫老虎洞,每到夜半涨潮时,海浪袭来,会发出虎啸一样的回声。还有一个传说:老虎滩那里有个小渔村,有个打渔为生的小伙子和同村一位长发妹青梅竹马地一起长大并相爱了。一天,附近的一个恶霸偶遇这位美丽的姑娘,顿时心生邪念,就派他豢养的一只老虎把姑娘抢走了。小伙子打渔归来发现长发妹不见了,焦急万分。连夜直奔恶霸家中,在恶霸门前的那片海滩上,他遇到了那只猛虎的阻拦,年轻人于是与猛虎大战了三百回合,终于将老虎打死在那片浅海中,救回了长发妹。从此,年轻人和长发妹相亲相爱地生活在那个渔村里。而那只死去的老虎呢,却化作了山石,附近的村人们都把它叫作“老虎滩”。
马栏子据说唐朝时期一将军曾在此养了上万匹马,后来又说这里曾是明朝的马政地带(管理马的地方),可按照当地的地势地貌推断,一是没有广阔的马场,二是没有足够的水源和草供马儿食用,因此这里不具备养上万匹马儿的条件。在甲午战争的地图上,这个地方叫做马兰村。每逢四五六月份,这里漫山开着灰兰色的马兰花,所以当地的村民们将这里称为马兰村。后期为何变成了“马栏子”?据相关记载,在日本统治时期,这里的第二任村长上任后,村子里的居住人口越来越多,后来,他经过查阅清朝字典时发现,字典中兰花的“兰”与“栏”基本上是通用的,于是便将“马兰村”更名为“马栏子”,一直沿用至今。
甘井子清初是大连湾北岸一个渔村,名为黄山嘴子。当时居民饮用的井水都是咸水,后来在厂地方打出一眼甜水井,取其甘甜之意就叫甘井子。后来就当作村名,甘井子是老工业区,20世纪30年代,即兴建化工冶金等工厂开采石灰石,修建铁路码头,人口随之增加,年11月甘井子区政府成立。
周水子周水子原来叫臭水子,因曾有过一段不太雅的历史。早年,周水子这里一片涝洼地,到处是杂草、积水,蚊蝇成群,臭不可闻,所以被叫做臭水子。年,日本殖民当局开发这里时,雇用了不少中国的劳工挖掘河沟,将原先的臭水引入海里,把洼地填平变成平地。从年起,正式改名为周水子。而这个名字的由来,据说是因为当时引水要经过一个村子,这个村子叫周家屯,周姓为村中大姓氏。加上周臭二字音近,便用周水子代替臭水子。到现在为止,这条河入海口的水域还是叫臭水套,周水子一称算起来已有90多个年头了。
一个城市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内涵,除了那些看得见的历史遗址、文物古迹等不动产,还包括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老地名,老地名是一个城市弥足珍贵的宝贵遗产。它们的存在或变更非常直观地体现和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变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anshizx.com/dljt/9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