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字趣闻焦裕禄名字的来历

焦裕禄,年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县崮山镇北崮山村的一户农民家庭。

祖父请了一位私塾先生给孙子起名“裕禄”。

裕即富裕、宽裕,禄即俸禄,“裕禄”寓意着焦裕禄将来有丰裕的钱财收入。

而爷爷招待私塾先生的仅仅是一餐萝卜丸子豆腐汤。穷人家请客不易啊!

后来的事实说明,焦裕禄的一生,个人钱财微薄,并不“裕禄”,但他为兰考人民带来的钱财还真的是“裕禄”呢!所以他生来不是为他个人,他的“裕禄”之名也不是为他个人起的,而是为人民服务,为百姓谋福!这何等的高尚呢!

焦裕禄是一个传奇。

年9月10日,焦裕禄被评为“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名至实归。

我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知道他的,我猜想应在小学或中学读书期间吧。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由穆青、冯健、周原采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感动着全中国,在我隐隐约约的记忆中,语文课本里有这篇文章或节选。

最近几次出差我都随身带着一本厚厚的书《焦裕禄传》。这本书是我年出差石家庄正大的时候在石家庄新华书店买的,这一次是我第二次阅读了,但焦裕禄的故事还是那样的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焦裕禄出生的时候家里有6亩薄地,还有一个小油坊,一匹骡子,生活勉强过得去。

9岁那年,焦裕禄入“南崮山小学”读了五年书,具有初等文化,还在学校的乐队学会了拉二胡、吹军号。

年,焦裕禄14岁时因家庭无力再继续供养他读书而辍学回家,帮助父母经营小油坊,不久又下煤窑当窑工,后又推独轮车运煤。那时候家里的小油坊因为拉磨的骡子老病而死已经破产,家里原有的六亩地也变卖的只剩下二亩了。

年,焦裕禄20岁。正在一家人的生活已经到了最困难的时候,焦裕禄的父亲因为欠村里地主的10块银元被逼债,而苦不堪言地寻短见悬梁自尽了。

就在父亲去世还没有下葬的关口,焦裕禄和村里的其他一些人被日本鬼子和汉奸以“八路嫌疑”抓走了。在日本宪兵队里受尽了非人的摧残和折磨,几个月后焦裕禄被押送到辽宁抚顺的煤矿替日本人卖苦力。真是祸不单行。

在抚顺煤矿,焦裕禄做苦力八九个月。这期间,因为焦裕禄有文化又机伶,有心结识了同情他的洪姓看门人。熟悉了以后,洪氏密言焦裕禄一定要找机会逃出去,否则凡在矿里伤累不能出力的,最后医院作解剖试验残害而死了。事实上焦裕禄一直在寻找机会。有一次焦裕禄和工友们在井下打死了残害他们的一名日本兵,在洪姓看门人和一名郑姓山东老乡的帮助下,他冒死逃出了煤矿,一路流浪逃回了家乡。

回到家以后,他才得知,他被日本人抓走以后,因为哥哥在外地谋生,生死不明,母亲在众乡亲的帮助下埋葬了父亲,不久祖父也因悲愤愁病而去世了,大嫂被日本兵羞辱惊吓也离开了人间,只剩下可伶的母亲一个人在家苦苦度日。

年,焦裕禄回到村里后不久,为了生存到处寻找出路。

这一阵子,处于生活困苦而没有政治觉悟的焦裕禄差一点走了弯路,甚至走了邪路。

首先,他听说离村子五六十里路的山沟里有八路军,但怕连累家人,没敢去。

而有一次他在伪镇长的劝说下竟然答应准备去伪军当兵,只是当兵需到区公所检查身体,在去区公所的路上被日本兵盘问关押了三天又放回来了,因此没当成伪军。

还有一次他受邻居的诱劝又去了一个所谓的国军正规军当兵,到了以后才知道还是伪军,好在他有着朴素的区分善恶的本能,在第四天夜里偷着逃走了。

焦裕禄的这一段经历,好险啊,如果神使鬼差地当成了伪军,那这以后哪里还有中国“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呢!

这期间他母亲张罗着给他娶了一个邻村的穷人家的姑娘。他不敢回家,怕汉奸上门抓人,便和媳妇一起逃到媳妇娘家躲藏,不几天就和媳妇娘家人一起南下逃荒到了江苏省宿迁县的一户地主家当长工,在一头是猪圈一头是存放牛草的小棚子里安了家,一住两年。

就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年6-7月间,新四军解放了宿迁县,成立了人民政府。焦裕禄多次在村里参加工作队召开的大会,亲身参与和感受了共产党领导贫苦农民翻身得解放的事实和对新生活的希望。8月的时候,日本投降了。他从驻村工作队和山东随八路军来的民工那里,听说自己的老家也已经被八路军解放了,便迫不及待地带着家人北上,8月底就回到了家乡,又见到了母亲。

回到村里以后,焦裕禄毫不犹豫地申请加入了民兵队。年1月经区委组织委员和村民兵队长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3月担任了区武装干事,领导全区的民兵武装。他多次参加了同国民党反动派还乡团的武装斗争,以及配合解放军野战部队对国民党军的战斗,他几次潜入敌占区侦查敌情,并带领民兵参加了解放军攻打敌张灵甫74师的战斗。

年7月,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抽调大批优秀地方干部随军南下,沿途接管新解放区。积极勇敢又有文化的焦裕禄被抽调,派到由0多人组成的“淮河工作大队”一中队一分队担任班长。队伍原计划到大别山区开展工作,但行进到河南许昌的鄢陵县时,被留在了当地。

年1月,焦裕禄被分配到开封市的尉氏县领导土地改革工作。

从此焦裕禄成了河南人,自年1月至年5月14日肝癌病逝,他一直战斗、工作在河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并以全中国“县委书记的榜样”载入史册,彪炳千秋。

我之所以把焦裕禄来河南前的这一段历史简约而认真的做了一个梳理和回顾,主要是想,从探寻焦裕禄早期生活经历的内外因素,看他后来成为“县委书记的榜样”的历史发展的逻辑基础。对此,我有以下认识:

1、焦裕禄从9岁上学,到14岁辍学回家帮助经营小油坊、当窑工、推独轮车运煤至20岁,这一段他基本做不了自己的主,而是被动地按照家庭的安排和生存需要在走自己的人生路,父母之命、生活之命,逆来顺受。

2、从被日本鬼子抓捕,不久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到经过自己机智、勇敢的冒死抗争,终于逃出魔窟,这一段他从被动到主动,自主把握了自己的命运,逆势扭转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否则必将死在鬼子的魔掌之中无疑。

3、逃回家乡之后,为了生存他差一点走上邪路去当伪军。虽然也听说了附近有八路军游击队,但因为有顾虑,并没有打算去加入。这一段时光,对于他是迷茫和危险的,他在不自觉与自觉之间,在黑暗与光明之间,徘徊着、摆动着,稍有不慎,一步走错,必将悔恨终身。

4、那个时候,他丝毫没有政治觉悟和阶级的理念与觉醒,只是凭借对善恶区分的本性,最终主动选择逃离了可能跌进深渊的家乡,随媳妇娘家人一起逃荒来到了江苏宿迁。之所以逃荒到宿迁,只因为媳妇娘家村先前已经有人在那里了。这是一次无奈的、躲避性、退守性的正确选择。真应了那句古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在宿迁他给一户地主当长工二年,媳妇替人纺布,一家人有时还外出要饭,过着受压迫、受剥削的最底层人的生活,苦难深重。而新四军的到来,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决定带着家人从宿迁返回已经成为解放区的家乡。这是焦裕禄人生中的一次最重要、最正确的选择。

6、年民国元年至年抗日战争胜利这几十年间,正是从年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年新中国诞生、中国人民站立起来的最低谷、最苦难深重的年代。那时候军阀混战、兵荒马乱,日寇侵华、国破家亡,生灵涂炭、饥寒交迫。焦裕禄自己的大家庭也从一个能够基本自给自足的贫苦农民,因日寇迫害、汉奸摧残、地主剥削,而沦落为家破人亡、无以为生的流浪家庭。

7、好在焦裕禄的家庭(爷爷、父亲、母亲)在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安排他从9岁到14岁读了五年书,使他具备了初等文化水平,这为他日后的觉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8、焦裕禄家族,爷爷、父亲、母亲,都是地道的农民,他们善良、本分、勤劳、坚韧,乐于助人,这些都深深的影响和教育着焦裕禄。

由以上简要的认识,我觉得,焦裕禄在旧社会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煎熬,但在没有接触共产党之前,他是迷茫的,彷徨的,逆来顺受,隐忍认命,生活没有目标,凑合活着就行。在宿迁他一经接触到共产党、新四军,便能够深刻地领会和接受共产党的政治主张,赞成共产党的所作所为,迅速而坚定地决定跟着共产党走。当听说家乡解放了,他迅即带领全家返回家乡,很快就参加了民兵、加入了共产党、参加与反动派的武装斗争。这时候,他就像凤凰涅槃一样,获得了升华、觉悟了以后的崭新的第二次生命,他有了方向,知道了为什么活着,为什么去奋斗。那时候加入共产党在村里是秘密的,因为在与国民党军,以及地主武装还乡团、反动派敌顽分子的拉锯战中,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在刚到河南尉氏县工作期间,尉氏县大部分地区还是敌占区,焦裕禄组织民兵多次参加与国民党军、反动地主武装、恶霸土匪的战斗。在华东野战军解放许昌的战役中,有一次焦裕禄带领民兵正在护送转移一批解放军伤员时,竟然被突然冲进村里的一股国民党军缴械、抓捕了,焦裕禄知道这次必死无疑,但依然昂首挺胸、勇敢机智地与敌人周旋,最后被其他民兵迅速报告给附近的解放大军,解放军一部迅速赶过来把这股敌人包围了,歼灭的歼灭,俘虏的俘虏,一个敌人也没有跑掉,解救了焦裕禄等战友。这真是刀光剑影、生死瞬间啊。

被留在河南以后,焦裕禄参加或领导过当地配合解放大军的战斗,土地改革,剿灭土匪,支援淮海战役,先后担任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尉氏县团委副书记,尉氏县委副书记,陈留地区团委宣传部长、副书记,郑州地区团委第二书记。

年他被调任洛阳矿山机械厂(厂长纪登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筹备处工程科科长、厂团委书记,年作为调干生入哈工大学习并在大连起重机厂实习,年回厂任金工车间主任、厂党委委员。

年初,焦裕禄被查出患了肝炎病,不得不住院治疗。就在此时,河南省委从工业战线抽调一批领导力量支援和加强农业战线,焦裕禄被省委点名抽调,再回尉氏县担任县委副书记,从此离开了他工作了9年的工业战线。年12月,开封地委选派焦裕禄到当时开封地区最穷、最困难的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焦裕禄带病赴任,并向地委表态“请组织放心,不改变兰考面貌,我绝不离开那里”。我想,焦裕禄当时已经查出患有肝炎病,可以向组织提出不离开洛阳矿山机械厂,那样他的肝炎病因为在工厂、在城市,会得到更好的医治和疗养,不至于42岁就英年而去了。

焦裕禄,如同雷锋、王进喜等一样,他们是毛泽东时代产生的道德高尚、情操完美的时代楷模,他们相信《毛泽东选集》的说教,他们把《毛泽东选集》当作“圣经”,他们被《毛泽东选集》“洗脑了”,他们从旧社会被压迫被剥削的穷人,变成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主人,他们心甘情愿地为人民服务、为大众付出、为他人着想,心甘情愿地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拼命的付出、拼命的奉献,直至自己的生命。焦裕禄临终前在病房给女儿留下枕头边的一套《毛泽东选集》,说:就算是给你的礼物吧,毛主席会告诉你怎么工作,怎么做人。

他们是毛泽东时代的英模,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模,他们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永远的英模!

其实,焦裕禄在兰考县只工作了一年半就走了,任职时间并不长。但是兰考人民感念这一年半来焦裕禄的奉献和功绩。当年6月《河南日报》向兰考县委约稿,为纪念“七一”党的生日,需要发一位好党员、好干部的稿件时,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卓兴隆说:“咱焦书记不就是打灯笼也难找到的好干部吗?他是为兰考人民累死的,他就是最好的典型啊。于是由县委宣传干事刘俊生执笔写了第一篇宣传报道焦裕禄的文章《党的好干部---记焦裕禄二三事》,由此引发了后来一系列对焦裕禄的宣传报道,直至新华社社长穆青亲自来兰考调查,与冯健、周原共同采写了著名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全国发起了向焦裕禄学习的轰轰烈烈的运动。穆青在采访的时候流着泪说:“我参加工作28年了,没流过眼泪。焦裕禄的精神太感人了,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如果不把焦裕禄精神报道出去,就是新闻工作者的严重失职!”

但是,宣传报道焦裕禄并不是人人都赞成。

当兰考县委常委一班人在副书记张钦礼的主持下讨论通过了穆青他们写的稿件后,刘俊生又找到在外领导“四清”工作没有参加常委会的县委第一书记汇报时,这位书记就不同意,他说:“焦裕禄到兰考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共产党领导了十几年没有变化,焦一年就改变了面貌,他比党的本事还大?写兰考面貌改变,是宣传县委和全县人民,还是专写焦裕禄一个人?焦裕禄讲了这,说了那,兰考是县委领导,还是焦裕禄一个人领导?六个字的总结更简洁:灾、难、病、苦、死、逃。”他说的有他的“道理”呢!

开封地委在讨论宣传报道焦裕禄的问题时,地委常委、宣传部长也不同意,他说:“焦裕禄到兰考才多长时间?干出了啥成绩?兰考是啥典型?看沙荒、看盐碱?看两个人合穿一条裤子?叫人来看个啥?”他说的有他的“事实”呢!会议气氛紧张。地委书记张申发言:“不能这样说,兰考的现实还很困难,但人们正在改变这种局面。赵垛楼治水,还有张庄封沙的典型都很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张申接着说:“焦裕禄是一位好同志,原来在洛阳机械厂工作就很好,在尉氏县工作也有成绩、有威信。他愿意带病去兰考工作之前,派了几个人都不愿意去,他去了,干出了成绩,献出了生命。”经过各位常委的讨论,地委常委会议最终通过了宣传报道焦裕禄的稿件。

《解放日报》文章“《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问世前后”披露了一个细节:年2月6日清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室内气氛异常。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正在录音。稿子还没念到一半,播音员齐越已经泣不成声了……终于,齐越念到最后一句:“焦裕禄……你没死,你将永远活在千万人的心里!”那苍劲有力、饱含激情的声音传遍了千家万户,震撼了亿万人民的心灵。

《焦裕禄传》的序言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作者之一周原写的。其中有一段耐人寻味的话让我不能释怀,他说:三年前(年),我同新华社几位朋友重访兰考,在焦裕禄墓园里,遇到一位彷徨忧郁的农民。问他从哪里来?他说从民权来。问他来这里干什么?他说:“我心里有话没地方说,想来对焦裕禄说说。”

录这一段话在这里,我是想提醒自己:人世间的纷争、不平、丑恶、忧愁,从来就没有终结过,让我们思考着,继续前行吧!

参考资料:

殷云岭、陈新著:《焦裕禄传》

解放日报文章:《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问世前后。

年6月25日至27日

端午节于北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anshizx.com/dljt/1053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