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之歌冷在三九腊月白大连嘉汇拙璞幼儿园

点击文章底部左下角“阅读原文”带您云游嘉汇拙璞幼儿园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一番春意换年芳

冷在三九腊月白,

正是一年最冷时。

画图数九消寒图,

小寒唯有梅花饺。

每年公历1月5~7日,太阳到达黄经,即为小寒节气。它告诉人们,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开始了。“冷在三九”,“三九天”就在小寒节气里。这时进入农历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份,俗称“腊月”。

01

教师:王美玉

《小寒节气知多少》

微课堂

(点击观看视频)

我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喜鹊在这个节气也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了;到了三候,野鸡也感到阳气的滋长而鸣叫。

一候雁北乡。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雁对自然气候规律性变化的反应比较突出,古时候人们称大雁“热归塞北,寒来江南”。每年一到小寒,大雁为了躲避炎热而往北迁徙,基本到立春前后就都回到原来出发的地方,所以人们将其归纳为“雁北乡”,作为小寒节气一候的候应。

二候鹊始巢。禽鸟本身具有最早得知气候变化的本领,二候之时喜鹊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衔草筑巢,准备孕育后代。

(图片来源于网络)

“鹊”,就是喜鹊,是我国分布极广的一种留鸟。喜鹊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应比较明显,每年冬天小寒前后,天气寒冷,多刮北风,但此时阳气已动,喜鹊本能地将在树上搭的窝门朝向南面向阳一侧。所以,古时候人们将喜鹊这种对自然气候规律性变化的反应归纳为“鹊始巢”,作为小寒节气二候的候应。

三候雉始鸲。是指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这里的“雉”即是一种羽毛很漂亮的雉鸟(俗称野鸡),也是阳鸟,而“鸲”是“鸣叫”的意思,是雉鸟的求偶声。

(图片来源于网络)

“雉”,俗称“山鸡”、“野鸡”等。“鸲”为鸣叫的意思。雄雉,羽毛华丽,颈下有一明显的白色环纹;雌雉,体型较小,尾毛也较短。古时候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发现,雉每到小寒节气,就会感觉到阳气萌动,从而雄雌同鸣。所以,古时候人们将雉的这种对节气规律性变化的反应归纳为“雉鸲”,作为小寒三候的候应。

小寒节气最初起源于黄河流域,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数九计数,书法描红,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里一种不错的消遣冶情的养生方法。小寒时节,年味也越来越浓,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这些过去时期才能看到的热闹景象,如今是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然而无论时代怎样变化,对待美好节日和生活的那份期待,我们始终不曾变改。

小寒时节天气酷寒,我国南北地域跨度大,因而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生活习俗。小寒日溜冰,骑驴探梅。腊梅、独头兰花、茗花、津茶花、批把花等新鲜上市。

探梅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时腊梅已开,红梅含苞待放,挑选有梅花的绝佳风景地,细细赏玩,鼻中有孤雅幽香,神智也会为之清爽振奋。

冰戏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国北方各省,入冬之后天寒地诉,冰期十分长久,动辄从十一月起,直到次年四月。春冬之间,河面结冰厚实,冰上行走皆用爬犁。爬犁或由马拉,或由狗牵,或由乘坐的人手持木杆如撑船划动,推动前行。冰面特厚的地区,大多设有冰床,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竞走的,古代称为冰戏。《宋史》有:“故事斋宿,幸后苑,作冰戏。”《钦定日下旧闻考》中记载有:“西华门之西为西苑,榜曰西苑门,入门为太液池,冬月则陈冰嬉,习劳行赏。”《倚晴阁杂抄》中关于北平旧时风俗,写有:“明时,积水潭尝有好事者,联十余床,携都篮酒具,铺截锐其上,轰饮冰凌中,亦足乐也。”

腊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寒”是腊月的节气,由于古人会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因此把腊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腊月。腊的本义是“接”,取新旧交接之意。腊祭为我国古代祭祀习俗之一,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

“腊祭”含意取其有三,一是表示不忘记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与怀念。二是祭百神,感谢他们一年来为农业所做出的贡献。三是人们终岁劳苦,此时农事己息,借此游乐一番。自周代以后,“腊祭”之俗历代沿习,从天子、诸侯到平民百姓,人人都不例外。

进入全年最寒冷的季节,不时不食的中国人便开始寻觅各种美味的食材作为当季滋补养生良物,羊肉、狗肉这些暖性食物也自然成为家家户户餐桌上的珍馐。

天津小寒习俗:吃黄芽菜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津门杂记》记载,旧时天津地区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是天津特产,它是用白菜心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6厘米左右,以肥料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那时候条件有限,所以人们会想出一些方法来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蔬菜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过去那样要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担忧。

南京小寒习俗:吃菜饭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至小寒时节,南京人通常会食菜饭。其内容并不完全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非常鲜香味美。而矮脚黄、香肠、板鸭又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可谓是正宗的“南京菜饭”,甚至与腊八粥相比也毫不逊色。古时候,南京人对小寒非常重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习俗渐渐淡化消失,如今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

小寒吃腊八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腊八一般都在小寒到大寒之间,到了小寒,就意味着快要过年了。腊八这天,南北各地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习俗起源于佛寺。有一次,释迦摩尼修行中饥饿难熬昏倒在地,得到好心的牧羊女施予他加了野果的糯米粥,才得以活命,这一天是十二月初八日,佛家便在这一天熬粥供佛,这一天熬的粥叫做腊八粥,“腊八”也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传到民间后,流传至今。

北方的腊八粥有黄米、红米、白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枣泥等,和水煮,外加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红糖、白糖、葡萄干点缀。南方的腊八粥还会加入莲子和桂圆,北方煮粥并不加入。

嘉汇拙璞幼儿园

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路号

关于嘉汇拙璞幼儿园那些事儿: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lianshizx.com/dljt/1003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